English

求职经济露出金山一角

2000-12-06 来源:生活时报 林艳兴 我有话说

求职服务:蕴藏巨大商机

白玲没想到,她认为极有市场的就业培训竟然会遭遇冷落。这位方正国际信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研究院职业规划中心主任说,当初公司向大学生发问卷调查时,有5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求职培训,200多位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培训费在50元到80元之间比较合适。照理,搭个台为毕业生进行求职培训,应该是填补市场空白的一项热卖产品。

然而事与愿违,到11月18日开课时,正式报名的人一个都没有。于是培训班改为免费试听。11月25日第二次开课的时候,各校的报名人数加起来依然是零。再免费,培训费打5折,到今天终于有了两位报名者。

由方正国际信息有限公司创办的“星途求职培训班”,是京城首家面向大学生的商业性求职培训机构。与各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的政策性辅导不同,这个培训班的授课老师全是各人才交流机构的老总或者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讲授内容分别有“人才需求状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自信心训练”、“有效的信息查询”和“成功面试”等,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需求也有,供给也有,为什么参加者却寥寥无几?白玲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为大学生求职提供服务的整体市场没有培育起来。但她认为,从长远看,这一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白玲的话并非没有道理。目前为大学生毕业求职提供服务的机构和产品确实少之又少。每到求职季节,毕业生做简历得排队——打印室有限;上网查信息得排队——网吧不够;为面试添置衣裳发愁,讲究的买不起,便宜的不体面;还要北上南下赶招聘会投简历,“要是有让人放心的专门机构办理,不知能省多少时间、金钱呢!”

据最保守的估算,一个大学生找个工作至少得花1000元,按每年100万大学毕业生计算,用在找工作上的开支就有10亿元。毫无疑问,这里的商机相当可观。

学校宾馆:到嘴肥肉不吃?

不仅求职服务市场“含金量”很大,与求职相关的招聘市场也是一块难得的“肥肉”。然而,不少商家还是忽略了这一潜在的商机。

不久前,数家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11月22日晚,4辆‘金龙’大客车将400多名北大、清华学子接到五星级的中国大饭店,冷餐会正等着他们。做东的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高盛公司。”为什么要接到中国大饭店去,校内不行吗?清华大学就业中心的王志诚主任说:“校内的接待条件不够、不好是重要原因。”据了解,北大、清华目前的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只能限制在接待在校学生家长、来校公务人员的范围,要入住学校招待所均须有校内单位的证明。

据了解,面对各路纷至沓来的招聘人才的公司、集团,各学校都明显感到接待能力远远不够。这几天,北京邮电大学专家公寓的79间房均告客满,而要求预定房间的电话还在不断打来。来此招人的中国电信集团广州研发中心的杨登国先生说:“住在校内方便了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认为谁合适,马上可以找来面试;有学生要找我们面谈,几分钟也就到了。”可以说,把学校的招待所作为抢才的根据地,实在再好不过了。

不仅是学校招待所,校园周边的宾馆饭店显然也没有注意到这块“肥肉”。当笔者打电话到清华园宾馆、西郊宾馆、达园宾馆和资源宾馆等这些紧邻清华、北大的宾馆时,回答都是虽然空房多多,但还没有到学校招聘人才的人员入住。按道理,这段时间应是校内和校园周边招待所、宾馆的营业旺季。旺季不旺,虽然有那些地方档次不够、不足以显示抢才者的实力和诚意等因素,但也有宾馆饭店没有“吆喝”的责任。

网站媒体:挖到第一桶金

与其他服务不同,媒体和网站在这一市场掘到了第一桶金。

早在11月15日,按规定还不允许企业进校招人的时候,南方某报就开始免费为一些名校大学生刊登求职广告,再说动企业付费刊登“招聘启事”,这是他们赚钱的路数。

而在此之前,各门户、非门户网站都已开通了招聘专栏、大学生专区,学生愿意看,企业也乐意登。据了解,网络成了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第一重要途径,这也难怪网站大发学生求职财了。前不久,一家专业的就业网站曾经在北京高校进行了一个“职业生涯巡回报告”。

据了解,时下诸如“人才”、“就业”、“教育”、“招聘”等性质的网站的访问量是最高的,在同一网站上,这些频道也拥有最高的点击率。主管了3个教育类网站的中国教育热线信息总监陈志文介绍,中国教育热线的“就业指南”频道,5万人的日访问人流及其被各综合性网站的转载率,在11个频道中是首屈一指的。而这些访问者近90%是大学毕业生。他说:“招聘网站其实是国内互联网上最成熟、最挣钱的网站,它真正实现了工具的功能,并能为访问者带来增值的利润。”目前新浪等网站都纷纷在其“招聘”频道链接上中华英才网、51job等网站,而在此项合作中,招聘网站的内容当然售价可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